- 王贵;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亟须教师提升数字化能力以增强育人实效。本研究基于多维度视角,从教师素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自我发展、社会服务7个维度构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数字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突破传统评价框架,强调数字化工具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耦合,突出数据赋能下的教学精准评价,并融入教育伦理与数字安全意识。研究结果为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数字化能力发展提供诊断工具,有助于推动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促进教师数字素养与育人能力的协同提升,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2025年20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文香艳;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化引发职业技能的更新迭代,要求从业人员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技术与知识的学习,也给整个教育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担负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任。本研究通过分析智能时代背景下职业技能的演变趋势,探讨职业技能迭代所带来的人才结构及能力需求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加快设置新一代新兴专业,建立融合式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等应对策略,以培养适应未来智能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5年20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健;徐龙静;
本文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背景,探讨智能技术赋能本土思政育人知识库的构建逻辑与实践路径。通过分析莆田地区红色文化、妈祖文化等特色资源,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出“技术赋能—文化浸润—价值引领”三维模型,构建“数据采集—知识建模—教学应用”三位一体的智能知识库架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育人知识库,为区域特色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2025年20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续红;
在教育数字化成为数字中国战略与教育领域关键实践的背景下,文章以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框架为基石,综合文献萃取与实证调研,深入剖析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状况。经问卷设计、预调研及信效度检验后,对样本问卷分析发现:数字化意识等五维度均值尚可且无显著差异,但不同职称教师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分层分类培训,依教师情况定制课程;搭建实践平台,建设基地、举办竞赛与项目;强化激励机制,设专项奖励等提升路径。
2025年20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霆文;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这一背景下,英语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是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TPACK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对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师展开调研,探讨其数字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政策支持、实践平台、培训体系和评价机制四个维度提出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进而达到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成效的目的。
2025年20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若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教师的智能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聚焦于职业院校财经专业教师的智能素养培训,通过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与多样化培训方式,实施了系统的培训实践。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培训教师基本情况、智能素养及子维度提升情况、不同背景教师提升情况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培训在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待改进之处。本研究为职业院校财经教师智能素养培训提供了实证依据与实践经验,对推动财经专业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20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付亮;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化与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党性修养强化与数字素养提升双重要求,通过分析新时代教师发展核心任务,揭示党性修养与数字素养在教育使命统一性、育人全面性层面的协同逻辑,构建“铸魂+赋能”双驱机制,创新“政治学习—数字研修—实践创新”培养体系,促进形成兼具政治定力与数字张力的教师发展新生态,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框架。
2025年20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韩永彩;郑庆花;蒋益香;
“数智+”时代造就数字经济人才结构性需求变革,针对地方高校数字经济微专业建设面临学科交叉壁垒难以突破、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师资与资源支撑不足与质量监控与政策适配滞后的多重结构性矛盾,提出以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导向的“产业需求—学科交叉—课程创新—实践赋能”育人体系,并以“持续适配、协同共生”为核心理念,构建“需求感知—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动态耦合。
2025年20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孙一平;邱日东;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重要的绿色产业之一受到了绿色金融政策的积极影响。以比亚迪为例,通过其绿色债券的资金流入、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对比亚迪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比亚迪的环境治理水平,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本研究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层的角度提供决策依据,助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
2025年20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齐明;时英杰;张蜜;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落实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推进兵团连队文化振兴实践走深走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研究基于对两个团场连队的实地研究,提炼了连队文化振兴的社会基础由物质基础、社会结构基础、文化基础、组织基础、人才基础等组成。进一步总结出,连队文化振兴的具体内容与社会基础不同组成要素的耦合方式,使连队文化振兴实践呈现出了3条基本路径,即以日常生活为主的生活实践路径、以仪式为主的节日实践路径、以市场为主的即时实践路径。
2025年20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汪婷婷;曲巍;
在“互联网+”背景下,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智慧养老模式能够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智能设备和信息化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监测、生活照料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全面覆盖。但是,技术不成熟、专业人才短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较弱、服务模式创新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旨在通过加强技术投入与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安全的数据管理体系、推动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等对策,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养老事业全面发展。
2025年20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建民;
本文尝试结合新时代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使命任务和职责定位,探讨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尝试较为系统地分析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等基本功能,探讨国有企业党组织同时应具备服务功能、经济调节功能、企业治理功能、监督净化功能,阐释新时代强化国有企业党组织功能的意义和价值,以期全面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各项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20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唐志慧;张玉龙;张旭;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提升合规治理能力、防范法律风险已成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的核心任务。然而,当前国有企业在合规管理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管理体系不健全、合规文化薄弱以及数字化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对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制约。为此,本文从合规管理体系的构建与革新入手,提出搭建权责清晰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完善前置审查和举报追责等规范化流程,并强调数字技术在赋能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以数据安全为核心的合规治理框架。
2025年20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黄媛媛;
从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分析社区医疗服务在资源配置、服务内容和质量效能等方面的现状,探讨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医疗服务优化路径,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适老性和可及性,从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2025年20期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廖彩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思政课和博物馆“携手同行”有助于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有助于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助于思政课和博物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和博物馆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资源具有互补性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新技术的助力,使得思政课和博物馆的“携手同行”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通过共同开展融合博物馆展品历史和故事的思政课专题教学,共同组织思政课实践教学,共同组织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共建“双师课堂”师资队伍,共建共享数字化资源实现思政课和博物馆“携手同行”。
2025年20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方祯;张燕;王株敏;莫似影;
本文基于随机服务理论,采用M/M/1排队模型,对常州市X三级公立医院皮肤科专家门诊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全面预约制下,采用先到先服务的排队策略比现行按照序号进行排队,以1:1的比例为初诊患者和复诊患者交替服务,和提高医生的服务能力,两者均能有效缩短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
2025年20期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郑雯;张婷;丑安;夏小艳;
针对医卫职业教育评价中工具理性主导导致的“价值迷失”问题,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和马克思职业价值理论,构建“双维理性”分析模型。采用批判话语分析解构6省《卫生类职业院校评估标准》,对8所院校开展参与式观察,研究发现:工具理性导致评价的“三重异化”(主体性缺失、过程断裂、价值窄化);价值理性导向的增值评价需实现“三个重构”;实践向度体现为“临床伦理共同体”的构建。本研究为破解医卫职教评价的“技术主义陷阱”提供了兼具哲学深度与行业适切性的解决方案。
2025年20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高颖芝;潘仲尼;
四链衔接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为了解初任营销岗位人员“是否胜任?”本文构建了基于BSC框架的初任营销岗位人员胜任力模型,模型包括学习成长维度、内部经营维度、财务绩效维度、客户关系维度4个维度、17个特征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山西160份实习生初任营销岗进行模糊数学评价,得到结果:初任营销岗位人员胜任力评价为“中等”水平,各维度评价得分中规中矩,揭示了实习生胜任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并立足产教融合提出了建议。
2025年20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蒋辉;
本研究探讨了个人—组织契合对新生代技能员工敬业度的影响,研究探讨了组织认同在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来自江苏、山东、安徽和上海的660名新生代技术工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结构方程的模型技术验证了变量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价值观的一致性、供需的匹配以及要求与能力的对等,都显著正面的影响着年轻一代技术型员工的工作投入。在价值观与供需匹配影响工作参与度的过程中,组织归属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在要求与能力匹配影响工作参与度的过程中,组织归属感起到了完全的中介作用。这项研究不仅拓展了个人与组织契合度与工作投入关系的理论基础,也为提高年轻一代技术型员工的工作投入提供了实际操作上的指导。
2025年20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良;
当前高校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存在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晰、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了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效率。为此,本文从明确角色定位、优化队伍结构、提升能力素质、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工作创新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专职组织员队伍能力与效率的对策。通过目标管理深化理论素养、问题导向提升岗位实效、赛培融合培养业务能力以及特色引领促进工作创新等措施,旨在构建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专职组织员队伍,为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20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黎曲;杨凡;朱小妹;
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直播电商人才供给存在的“数量缺口大、素质结构失衡”问题,本研究聚焦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核心矛盾:其一,人才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伦理教育缺位;其二,产教协同机制不完善导致实践教学体系碎片化~([1]);其三,传统培养模式难以适配产业快速迭代需求。通过构建“思政+专业”双元育人体系,创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教融合机制,设计“基础认知→专项技能→综合实战”三阶递进式培养路径,形成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直播电商人才孵化方案。实践表明,该模式通过课程思政全要素渗透、家乡产业项目化驱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等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认同度、技能达标率和就业适配度,为破解农村电商人才供给侧矛盾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2025年20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刘晓芬;陈家怡;杜钟婧;唐雪凝;
青年教师是中职旅游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其技能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强调职业教育需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有助于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因此,本文对中职旅游专业青年教师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并探索有效的提升路径,对于提高中职旅游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表明,湖北中职旅游专业青年教师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技能提升路径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技能培训、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等提升青年教师技能水平。
2025年20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程帆;
拔尖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本研究基于“拔尖计划”及拔尖创新人才评价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理念上,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组织上,建立专业评价机构,组织人员进行评价工作;第三,实施上,突出过程本位,注重学生的增值评价。
2025年20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晨曦;王倩;黄彦萍;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支撑的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流砥柱,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处在人才培养关键阶段。然而实施过程中却在场域建设、资源分布、模式变革等方面问题凸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独特优势。本文立足于课程与教学的微观视角,以场域建设、主体提质、模式变革为切入点,基于数字化技术应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具体路径,致力于让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发挥最大作用,为促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20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郝麒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不仅重塑了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还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系统分析其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挑战,并从实践能力强化、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体系重构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竞争力。
2025年20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丁鹏;陶丽;
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是高职院校及其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在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方面主要存在帮扶思维缺乏系统性、帮扶方案缺乏针对性、帮扶主体缺乏协同性等问题。为此,要坚持“两个并重”,让帮扶更有广度和深度;要坚持精准对接,让帮扶更有效度和温度;要坚持主体双向有效联动,让帮扶更有力度和强度。
2025年20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宋开;赵晓东;
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管理“五育”之中重要的一环,近些年来越发被重视,同时伴随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逐步开展,如何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中,促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值得探索。基于此,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开展问卷调查与分析,最终提出高职院校可通过党建引领、队伍进驻、赛事下沉、学生参与、条件保障等方面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劳动教育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助力高职院校实现协同育人。
2025年20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赵婷婷;徐溶苑;
本文以民族类高校大学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育人根本在于立德的创新路径。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收集数据,分析学生对“立德树人”相关方面的认知与评价,揭示学校在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创新路径,旨在提升民族类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发现,当前民族类高校在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学生对“立德树人”理念知晓度有限、德育工作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提出课程思政融合、教师自身修养提升和创新教学方法等创新路径,增强民族类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民族类高校深化“立德树人”实践提供实践指导,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2025年20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丽卿;
仲景文化作为东汉末年形成的特色医学思想体系,其崇仁、厚德、恒志、精术的核心内涵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针对当前部分医务人员职业信仰弱化、责任意识淡薄、抗干扰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仲景文化涵养医者初心的实践路径:立足医德文化构建初心使命培育体系,通过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创新双带头人引领机制,采取渗透式教育实现文化浸润的全方位覆盖,依托典型培育工程完善思政工作机制。通过系统化实施路径,实现传统医学文化精髓与新时代医疗队伍建设的有机融合,为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2025年20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志成;
本研究以安徽省三甲医院的276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资本量表(PCQ-24)和组织承诺量表(OCQ)探究心理资本对组织承诺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医务人员心理资本总体水平中等偏上,组织承诺水平较高;心理资本在性别和职称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组织承诺在工作年限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资本与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可解释组织承诺45.3%的变异。建议通过心理资本培训、优化激励保障等措施提升医务人员组织承诺水平。
2025年20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潇;姜志浩;刘锐;武涛;王林;
传统建筑业的粗放建造模式已成为阻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智能建造技术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特征,可以助力建筑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讨了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智能建造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2025年20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朱志琼;
“双碳”目标对电力行业转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财务挑战,尤其是以中国电建为代表的传统电力建设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中面临复杂的财务风险,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也成为了中国电建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运用鱼骨图法识别中国电建的财务风险,再使用AHP、熵值法、组合赋权和TOPSIS对风险进行评估,明确中国电建在管理过程中需注意的财务风险,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有效地对中国电建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提升财务风险评估与应对能力。
2025年20期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靖洋;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是公共资源配置的核心环节,工作效能也会直接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进程。在预算一体化改革背景下,会计核算体系需与预算管理系统形成科学衔接模式,提升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当前改革过程中,部分单位可能还存在会计核算与预算模块的数据问题,降低了预算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会计核算准确性与效率。基于此,文章重点阐述了预算一体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困境,接着从制度设计、技术支撑、人员能力3个方向提出了基于预算一体化背景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建议,希望通过系统集成与流程再造实现预算控制与会计核算的深度融合模式,为预算管理提供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持。
2025年20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裴云鹤;张优勤;
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背景下,实体经济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制造业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2012—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探究减税降费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并开展影响机制及情境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减税降费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减税降费力度增强,这一效应呈现边际递增的特征;第二,机制检验表明,增加研发投入与缓解融资约束是增强减税降费影响的传导路径;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非国有企业和普通企业,减税降费对国有企业和高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作用更明显。
2025年20期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子越;
在数字经济与商业环境变革背景下,会计专业教育面临价值导向缺失、课程体系割裂等问题。本研究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财政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引,聚焦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旨在构建专业教育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研究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与隐性教育理论,提出“认知—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重构策略,将“诚信为本、守法奉公”职业要求融入基础理论、会计实务、行业前沿等教学模块,通过典型案例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基因式”嵌入。研究构建课程改革系统性框架,针对性解决课程思政脱节与零散化问题,为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创新性方案与可复制范式。研究表明,历史溯源、案例辨析与理论工具应用可有效促进学生职业价值观自主建构,未来需在跨国案例比较、实施效果实证检验及跨学科协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索。
2025年20期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尧;
本文以数学模型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为研究目的,探讨了数学模型课程在思政教育中面临的挑战,结合财经院校下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探索该课程下教师授课时的思政素材角度,给出了数学模型课程下相关案例的教学实践应用,期望实现数学模型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备数学高素养和良好思政品质的复合型人才。
2025年20期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德敏;徐培江;
随着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的兴起,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如何构建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成为职业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职教本科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技术+能力”项目化课程体系。通过介绍“技术+能力”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内涵,分析该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与需求,阐述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数字化会计领域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2025年20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文霞;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重要的方法论,充当着经济学研究“实验室”的角色。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着以下发展趋势:学科交叉融合、经济研究方法新挑战;追求因果分析,探寻经济规律新前沿;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新任务。在这些趋势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显:学科地位不清,教学导向不明;教学内容陈旧,前沿研究脱节;重视模型构建,忽视经济含义。未来应从变革教学理念、明晰教学导向;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案例融合实践、促进理论运用等方面推进改革。
2025年20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倪佳颖;
新时代财会监督被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监督作为财会监督体系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内部控制重要构件。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创新、实践的重要纽带,更应加强财会监督力度,提升单位内部控制。针对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立足财会监督视角,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从优化内部环境、聚焦风控重点、规范权力机制、加强数字赋能、提升评价质效等方面提出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为提升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夯实基础。
2025年20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晟;谢金楼;杨振华;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要立足专业特色和时代需求,充分挖掘核心元素,明确主要原则,从内容、教师和学生3个维度探究实践路径,进一步推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让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更好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2025年20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围;李昌隆;
金融市场学是金融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对金融财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考核评价体系偏终结性考核,师资实践能力和金融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等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从社会需求出发,反向设计教学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科学设定课程结构和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保障,提升学校师资和硬件建设水平等,提出应用型高校金融财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2025年20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雪芬;李俊;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大学生是国家未来,高校要发挥课程教育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数据时代,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提供多样化教学方式。本文以地方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从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的意义出发,探索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问题和难点,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重新设计教学流程。旨在为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思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发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20期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晓蓉;
新时代背景下,舟山市高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路径。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基本内涵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筑牢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拓展社会大课堂以及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舟山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2025年20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一丹;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亟须创新传播渠道和方法。文章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思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微媒体、微课堂、微实践3个维度的传播模式创新路径,旨在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2025年20期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立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传统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基于OBE-CDIO理念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以行业需求为驱动,能力产出为导向,构建了模块化教学、多元评价体系和校企协同机制。课程通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阶段模块化教学,实现从知识输入到技能转化、再到应用输出的能力逐步提升,注重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元评价和动态反馈机制,课程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为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20期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梦倩;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边疆民族地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筑牢思想防线、涵育道德品质、提升素质与能力、培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为目标导向,赋予乡村振兴以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代文明教育和法治教育新内涵、新内容,为发挥乡村振兴中农民主力军作用提供方向性导引和先进性内容,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边疆民族地区注入精神力量。
2025年20期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志强;陈明新;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深度融合中国文化元素,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学思践悟”四阶段教育模式。探索该模式的构建逻辑、实施路径、实践成效与保障举措,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范例。
2025年20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媛媛;
新闻学专业要求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实务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总结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特色,包括探索“浸润+研讨+活动”课程思政教学流程、建立“学—思—做”“三段式”课程思政教学流程、打造“认知、认同、践行一体化”思政实践教育模式、跟踪测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制作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指南等,为其他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2025年20期 22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邱蝶蝶;潘大志;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的提出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使高等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重修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重修管理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分析新工科背景下对高等教育重修管理的新要求,剖析传统重修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重修管理的改革,提出改革举措,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助力新工科,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025年20期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鹰;
作为一种全新的影像生产技术,文生视频类AIGC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影像创作的固有认知。而目前新媒体行业对于AI机器人的使用也印证着“AIGC+”趋势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新媒体影像类课程也将以此为契机,在迎接AI机器人对课程主体性、专业性和系统性挑战时,审思影像创作与传播的初衷,构建全新的“AIGC+”新媒体影像人才培养模式。
2025年20期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和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提升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系统推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改革方向,深入挖掘思政内涵推进课程融合,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培养体系,并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稳落地、强示范的目标要求。为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兼具工程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支撑,为协同育人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策略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20期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婷婷;
人工智能技术正驱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进入深度变革期,其影响贯穿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重构了行业技术生态与人才需求结构,行业技术架构正向“智感—智算—智控”闭环演进,传统高职教育目标已难以满足智慧城轨发展需求。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与行业调研,提出“守技术基底、强智能素养”的培养框架,探索职业教育转型路径。研究首先剖析AI技术对行业的核心影响,进而构建“技术融合能力—人机协同能力—伦理适应能力”三维目标模型,提出岗位场景驱动的分层能力矩阵。在培养方式上,设计“三阶渗透式”课程体系、虚实联动的“双环驱动”教学模式,并引入数据画像与微认证评价机制。研究揭示了教学目标从“设备操作”向“智能决策”、从“技能固化”向“动态迭代”的转型逻辑,并提出构建“AI工坊式”培养生态的创新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专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2025年20期 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凯;姜刘振宁;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展陈空间设计作为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心流理论的“一带一路”展陈空间设计不仅能强化观众的沉浸式体验,还能够通过清晰的目标、及时的反馈及适当的挑战来激发观众的专注力和参与度,从而提高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展厅设计的现状及研究趋势进行了综述,结合沉浸式体验设计的发展,探讨了心流理论在展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随后,通过分析国内外心流理论在展陈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总结出在展陈设计中促进心流状态的要素,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设计使观众实现沉浸与互动的最佳状态。研究表明,心流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一带一路”展陈空间的吸引力和教育性,使观众在文化交流和情感共鸣中深刻感受“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本文最后提出基于心流理论的设计框架及策略,为未来“一带一路”展陈空间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2025年20期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俊安;丁要男;吴乐怡;段雨薇;
本文以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探讨了金课建设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多元化考核和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针对当前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金课”建设要求,构建了涵盖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五个维度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教学实践应用,证明了该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旨在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2025年20期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姜焙晨;车全伟;刘志祥;王红伟;
针对高速动车组碰撞事故中速度高、能量大的问题,设计一种用于碰撞吸能的高速动车组中间端结构。为研究该中间端结构的碰撞吸能情况,制造全尺寸中间端结构进行耐撞性冲击试验,并使用Hyperworks、Ls-Dyna软件对冲击试验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依据标准EN 15227∶2020《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耐撞性要求》附录B.2.1的相关要求进行碰撞仿真与试验对标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模式、碰撞力以及吸能量等指标,提高碰撞仿真精度,为后续结构耐撞性设计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校核该中间端结构的耐撞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025年20期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佘维娜;余璐;卢陆洋;杨亚平;朱清;
针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调整实验内容、优化教学层次结构,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采用“师生共建”的方式构建信息化资源,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025年20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召;胡树山;刘荣娥;马赛;白园;
理论力学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工程能力的培养。面对招生层次变化、00后学生学习特点及现代学习模式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OBE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策略,包括优化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及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等。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025年20期 249-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萍;王志鑫;
随着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国家着力发展职业本科,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基于CDIO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构建基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并实施配套的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职业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20期 252-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梦迪;王晓飞;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车站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对课程重视不足、重点内容习得困难以及课堂互动性不足等问题,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践探索,课前进行任务设置与情景创造,课中任务执行与互动交流,课后教学总结和效果评价,有效改进整体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025年20期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鑫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核心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为例,来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施路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抽象、数学模型复杂、知识点密集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需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学习路径。通过对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学习全过程的分析,提出线上融合线下、课外补充课内的学习思路。
2025年20期 258-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亚群;陈一村;郑玉忠;陈靖茂;谢成松;
本文综述了白绒草(Leucas mollissima Wall.)在传统和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药用价值。白绒草为唇形科防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用于治疗感冒、疟疾等多种疾病。现代研究揭示白绒草含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文还探讨了白绒草的市场多元化开发策略,在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强调研究活性成分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025年20期 26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振华;张志东;王利平;卢靖华;臧俊斌;
针对质量工程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为策略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质量工程课程思政体系至关重要。结合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社会需求及国家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专业要求及毕业要求及未来职业规划为目标,围绕课程中质量设计、质量制造、质量改进的基本知识点,拓展思政内容和案例,创新教学手段,结合学生评价及专业考核方式,形成质量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2025年20期 26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